-
<正>施仲衡,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原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创始人之一、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创刊人,于2024年12月23日4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5年01期 No.107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黄卫;
<正>今闻施仲衡院士离世,悲痛难言,缅怀智者,风范永存!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纪念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工程师——施仲衡院士。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与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对我而言,施仲衡院士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更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挚友。回想起那些与施院士共同奋斗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怀念。
2025年01期 No.107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丁建隆;
<正>惊闻施仲衡院士离去的噩耗,沉痛万分。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巨擘,一生都在为城轨事业发光发热。施院士的离去是行业的重大损失,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往日如昨,念兹在兹。施院士与广州地铁渊源颇深,早在30年前就亲自主持广州地铁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帮助广州历经40年艰辛探索建成开通1号线,实现地铁梦圆。
2025年01期 No.10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宋敏华;
<正>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时光长河中,施仲衡院士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这些行业后进者前行的道路。如今他虽已离去,可那些过往的点滴教诲,依旧历历在目、仿若昨日,时刻在心头闪耀、熠熠生辉。回想起文革后的岁月,那是一段特殊又充满机遇的时光,人才断档的缺口,事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这批年轻人被时代浪潮推到了前沿。
2025年01期 No.107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仲建华;
<正>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者施仲衡院士。他的离去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巨大损失。施仲衡院士于193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0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53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11月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被选派至苏联攻读地铁专业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地铁专业的副博士。
2025年01期 No.107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陈峰;
<正>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人物宛如璀璨星辰,即便其生命之光已然陨落,但其散发的光辉却永恒闪耀,施仲衡院士便是那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熠熠生辉的巨星之一。他的离去,令我们沉浸于沉痛的哀思之中,难以自拔。施仲衡院士无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与引路人,他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对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懈追求与卓越奉献。
2025年01期 No.10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陈光;
<正>施仲衡院士,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在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中,施院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贡献尤为突出。他的逝世,对于中国轨道交通界乃至整个工程技术领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025年01期 No.10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韩宝明;
<正>与施院士相识已超过三十年,这是我人生旅途中极为珍贵的缘分。正是有了施院士的推荐和鼓励,我才得以踏入城市轨道交通这一领域。在跟随施院士学习与共事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与学术委员会、《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这三个机构的工作紧密结合。这三个机构均由施院士的创立与直接领导。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一模式的见证者和实践者,长期与院士保持紧密的学习交流,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
2025年01期 No.10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陈进杰;
<正>2024年12月23日早晨,在微信群中看到施仲衡院士因病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回忆起施院士指导我博士学习的点点滴滴。久仰施仲衡院士渊博的知识、杰出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2004年9月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跟随施院士攻读轨道交通博士研究生。入学之初,施院士找我单独谈话,对我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不但要求加强理论文化课学习,同时要重视实践,注重解决工程中的难题,并要求我参与研究团队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2025年01期 No.107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简炼;
<正>施仲衡院士是我的恩师益友。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深圳地铁(以下简称深铁)敢为人先,主导创新了信息化装备,节省了投资。同时,充分利用地铁用地,大规模高强度立体进行综合体物业开发,实现了增收。通过增收节资,使深铁跃居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发展典范之一。为此,施院士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讲一些施院士与我鲜人知的往事,缅怀其丰功伟绩,以寄托我的缅怀之情。
2025年01期 No.10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杨秀仁;
<正>敬爱的施仲衡院士,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杰出领袖和学术泰斗,因病于2024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他的逝世不仅是城轨交通行业的巨大损失,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睿智儒雅、正直善良的人生导师。作为施院士的学生,也是继施院士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工程师之后的第二位继任总工程师,我深感悲痛,难忘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铭记他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贡献。
2025年01期 No.10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于波;
<正>巨星陨落,行业同悲。施仲衡院士的离去,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他的一生,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奉献的壮丽史诗。施仲衡院士投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学术、技术、科研的70载岁月,见证了我国地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早年,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与国内技术空白的艰难困境,他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从线路规划的精密布局到车辆选型的精准适配,从施工建设的技术创新到运营管理的模式优化,施院士的科研成果贯穿于地铁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为我国各大城市地铁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得地铁成为现代都市高效运转的动脉。
2025年01期 No.10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冯爱军;
<正>第一次跟施院士见面,是在1990年2月,他受我的导师张弥的邀请,担任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答辩专家组长,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样貌大大缓解了我的紧张,使我得以顺利通过答辩。自此我与施院士结下不解之缘。1990年3月我毕业,也是院士推荐,顺利进入到北京城建院,工作当中也经常得到他的关心和指导。
2025年01期 No.10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黄伏莲;
<正>惊闻施院士仙逝,我完全不相信,在私信了三个朋友之后依然不愿意相信,直到看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微信公众号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微信公众号均发布了讣告,我才不得不接受,院士您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国家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失去了一位奠基人、开拓者,“地铁之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痛失一位学富五车的总工程师;而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长者和恩师。
2025年01期 No.10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