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挺起先行者的脊梁

    王博;

    <正>多年后回忆起2020年的舆论场,"后浪"和"30+"自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个中缘由不作赘述,但其传达出来的精神共性想必余音绕梁——跳出舒适区去挑战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被认可。从大国迈向强国的路途上,智慧城轨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助推器。不同于过往,无论是城轨交通强国的演进,还是智慧城轨的嬗变,我们可直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做法越来越少,需要另起炉灶的动作也将越来越多。

    2020年08期 No.5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特别报道

  • 冰城哈尔滨 火热智慧行 哈尔滨地铁“戴口罩刷脸乘车”系统上线

    王博;

    <正>戴口罩,除了防御病害,还能做什么?7月1日,哈尔滨地铁博物馆站,上线运行的"智惠行"系统作为全国首例支持戴口罩的人脸识别系统,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作答:还能坐地铁!"从7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到现在,累计使用已经超过了2.3万次,日均使用次数达到近3000次,仍在稳步提升。"日前,哈尔滨地铁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兼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范国荣、哈尔滨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张亦弛接受《城市轨道交通》记者专访,就戴口罩的人脸识别系统展开,描绘出哈尔滨地铁面向"十四五"的智慧化蓝图。

    2020年08期 No.5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邓波 执着创新 把中国城轨智慧带向世界

    <正>邓波,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于西藏,在部队长大。小时候,他在喜马拉雅山脚下,问父亲,山顶上有什么?父亲说,有风、有雪,还有阳光,总之就是很美的风光。在这之后,他知道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潜意识中,他觉得人生就像自然界的风光,应该去追求,去努力。2010年,邓波选择轨道交通领域重新创业。2016年,度过创业生存期,他和团队思考如何真正用科技推动行业发展,为营运管理减负,为乘客出行的便利做一些事情。一路行来,跌跌撞撞,但邓波执着地坚持创新。总需要有马前卒,先把一些事情做起来,那么这就是他的选择。

    2020年08期 No.5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十年深耕 从“新”出发 专访成都智元汇合伙人、研发中心总经理、移动支付中心总经理严军

    王博;

    <正>疫情期间公开承诺"不裁一人、不减一薪"的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智元汇),在3月中旬从蓉城赶赴冰城,几经坎坷,终于赶在7月1日,和哈尔滨地铁正式首发"戴口罩刷脸乘车"系统,为建党99周年献上一份来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祝福。突发的疫情,让公共交通出行蒙上了一层信任的"阴影"。在转危为机的众多探索中,成都智元汇交出了充满新意和激情的答卷。

    2020年08期 No.5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智慧交通落地的“技术范式”:科技驱动出行效率变革

    潘奕婷;

    <正>"我们无法在研究的一开始就界定价值,而是必须在研究的进程中发现价值。"CUNY教授、剑桥大学博士大卫·哈维(DavidHarvey)在《资本的限度》中提到。诚如斯言,技术的应用价值也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只有在其逐渐商业化的过程中研究和发现其潜在价值。比如大数据、AI、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技术,在不断商业化的进程中,不断拓展其价值空间。

    2020年08期 No.5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独家策划

  • 新基建背景下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建设路径分析

    梁樑;宋智翔;

    <正>北京智慧轨道交通致力于打造面向乘客、面向服务的智慧地铁,有助于加强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引领,进一步提升北京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实现北京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基于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如人、车辆及设备设施、环境等),进行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协同运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技术等,用信息的手段提升乘客出行满意度及运营管理水平,用科技的手段和创新的管理理念降低建设、运营维护成本。

    2020年08期 No.5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纪实

  • 从战时到常态 重庆轨道交通筑抗疫“钢铁长城”

    <正>己亥之末,庚子初春,荆楚大疫渝鄂比邻,闻讯而动,严防严控重庆轨道,同心聚力,敢为担当战时响应,常态防控,守土有责6月24日,重庆轨道交通日客运量创下自疫情发生以来的新高,达322万人次。7月,日均客运量超过277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的92%,客运强度远高于市内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当看到车站重现往日人潮的时候,重庆轨道人既感欣慰又觉责任重大。

    2020年08期 No.5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 重庆轨道人的抗疫故事

    <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挨过严冬,看到了春暖花开,此值盛夏,又盼金秋硕果累累……一路走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路上,我们历尽千辛;但可喜,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我们走进重庆轨道交通,用文字、镜头对准那些平凡而熟悉的岗位与面孔,听听他们的抗疫故事,在那里我们也能够找到所有城轨人抗疫防疫的缩影。故事1:车站"守护者"的防疫进行时往日人潮涌动的重庆轨道交通两路口站,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的初春显得有些冷清。虽然乘客不多,但站内一个个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却在有序地忙碌着。

    2020年08期 No.5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数说城轨

  • 全球有轨电车概览

    梁帅文;

    <正>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389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和轻轨(本文把两者统称为有轨电车)。本文将以数据的形式展示2015年以来各地区有轨电车的演变,以及截至2018年时有轨电车的发展现状。有轨电车的复兴进入21世纪以来,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至少有108个城市在此期间内(重新)开通市内首条有轨电车线路,如图1所示。欧洲地区共开通运营60条新线,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领先地位,该数据不包括重新开通运营的既有线路或既有线路的延长线。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紧随其后,新开通线路分别为20条和16条。

    2020年08期 No.5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8K]

月读_客流量

  • 2020年6月及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总结

    阿牛;

    <正>导读:中国内地37城2020年6月总客运量14.66亿人次,日均4885.87万人次,环比5月上涨了12.40%。疫情以来,二月大跌、三月反弹、四月巩固,五月稳步上升,六月局部受挫但总体上升。上半年,不考虑新线因素,内地总客流恢复比例为55.48%。说明:城市范围:包含2020年6月已开通地铁(除有轨电车、云轨、铁路运营的市域铁路等)的内地37座城市(佛山数据列入广州),及港澳台5座城市(香港、台北、桃园、高雄、澳门),全中国共计42座城市。

    2020年08期 No.5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8K]

行业聚焦

  • 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快慢车运营组织方案研究

    杨婧;李彬;

    <正>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远郊城区乘客轨道交通通勤距离较长,时空分布不均衡,站站停方案导致乘客旅行时间过长、乘客体验降低、轨道交通吸引力也下降。快慢车运营组织方案是在同一轨道线路上同时开行站站停普通列车和跨站停快速列车的方案。通过安排部分列车在部分车站跳停,减少列车停站时间及列车起停缓冲时间,有效缩短乘客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对轨道交通促进运能与需求匹配,节约运营成本以及引导城市人口布局、推动城郊发展、缓解城市拥堵有着重要意义。

    2020年08期 No.5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后资源经营

  • 抗击“新冠”之战,户外媒体怎样发声(下)

    曦如;

    <正>本刊第52期,《抗击"新冠"之战,户外媒体怎样发声?(上)》主要介绍了全球户外广告媒体在疫情期宣传上发挥的关键作用。本期将重点解析户外媒体公司在广告创意、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等方面的积极动作。商业客户的公益表现商业广告投放需要创意与共情的表达,疫情期间线下观看广告的人相对减少,但它可以结合创意内容转变为线上的话题,利用有温度的观点,被更大范围的受众所关注。

    2020年08期 No.5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打造独特的媒体空间气质 北京大望路地铁站“璀璨光廊”实例解读

    高倬君;

    <正>说起地铁文化,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地铁文创、公益活动、车站公共艺术……确实,这是我们对地铁文化的常规认知,具有很强的公益传播属性及专属文化特质。如果我们将这种认知进一步扩大,其实,地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气质,且与众不同。这种气质与它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活相吻合,也与地铁自身的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媒体内容相契合,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地铁独有的内涵和气质。

    2020年08期 No.5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地铁乘客流量转化开发新模式研究

    李月飞;卜安洵;张猛;李伟;

    <正>作为一个投资巨大,持续增长的新产业,地铁行业集聚了哪些可开发的新资源?我们要挖出以前看不见、看不上、用不了的新要素,形成以上地铁资源的新五类。其中,地铁乘客已是线下市场的第一流量池,远超电影院线、连锁商业中心、银行、医院等服务网点。更为特殊的是,对于地铁企业而言,这些送到身边的流量是"免费"的,是由于地铁通行服务派生出来的。这一超级流量的转化和变现,应通过"三力"开发来实现,即注意力、购买力和创造力。

    2020年08期 No.5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地铁文创IP的变现——以《北京地铁讲故事》主题漫画为例

    戴静;

    <正>童话总会在现实面前变成普通话,而成熟的人们却永不甘心绝望。——吴梦知本刊第52期《原点并不遥远——试论城轨广告经营新模式》一文提到:在后疫情时代,当资源不在时,同行们如何前行。我想和大家交流地铁文创IP的打造与变现,用比较轻松的方式聊聊开拓地铁文创IP经济的思路,看看地铁文创IP的未来,能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同行前辈们的良策。

    2020年08期 No.5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漫谈城轨